淡水高爾夫球場旁,隱身於樹林裡的就是滬尾砲台。砲台正位於忠烈祠與球場之間的樹林裡,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滬尾砲台入口處豎立古蹟解說牌,其文如下:
滬尾砲台是1884-5年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防衛台灣海防,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本砲台,以西洋砲台為建築範本,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門額。砲台坐北朝南,為一隱蔽性的暗砲台。形狀為矩形,由外而內有:土坦、豪溝、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及廣場。砲座及子牆由昂貴鐵水泥灌鑄而成,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砲安裝完峻。但是滬尾砲台實際並未參與戰事,所以建築部分至今保存相當完整,也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中碩果僅存的一座,所以具有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一滴水紀念館位於滬尾砲臺、淡水忠烈祠附近,2011年入選為淡水新八景之「埔頂攬勝」的景點之一。原是1915年建於日本福井縣大飯町古民家木造建築原是日本福井縣的古民宅,是日本作家水上勉父親的舊居,其取名由來承自日本禪宗之思維,其含義有三:珍惜萬物資源、對遷台重建過程的所有熱心之人所付出微小如一滴水之力的感謝,也引用水上勉說的「一滴水脈有無限可能」做命名。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這棟古民宅很幸運的未遭毀壞,屋主為了讓震災受難的同鄉災民能有一個可以懷想當地共同回憶的地方,便把房子捐出。後來台灣在1999年發生了921大地震,日本地區曾受阪神地震的受災居民感同身受,來台協助災區重建工作,多年後在台灣看到與當時家鄉同樣的場景,抱著鼓勵災民重新站起來的心情,日本的災民於是想把那棟曾經給他們鼓舞力量的日式古民宅移築到台灣,希望將此一深深的祝福傳遞到臺灣。為了連結日本阪神大地震及其台灣921大地震的台日情誼。為在台日本式建築的代表之一。(抄自淡水維基館)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為淡水著名的文化古蹟、古蹟類別為衙署,不但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國家頒訂的一級古蹟,也是淡水歷史文化的表徵。
紅毛城以亮眼的朱紅色外牆為特色,厚達1.9公尺的牆面可抵抗砲火的攻擊,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在東北、西南處的角樓則擔任瞭望、射擊的防禦功能,角樓牆上外窄內寬的射口,是易守難攻的防衛設計;屋頂的雉堞藉由磚砌高低矮牆可掩護射擊,是英式古堡常有的設計。另一個防禦設施─壕溝,是為避免敵方由地勢平坦的北側與東側攻城所作的安排。在前往領事館前的草坪上陳列有清軍遺留下來的古砲,砲管上鑄有「嘉慶十八年奉憲鑄造北路淡水營大砲」等字樣,這些古砲曾被安置在紅毛城露臺前以壯聲勢。紅毛城東側的領事館建於1891年,提供英國領事居住之用,係紅磚拱廊式洋樓,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格,正門外磚牆上有12幅精緻磚雕,以象徵英國的薔薇花為主,值得細細考究。沿著拱圈迴廊走著,拱廊內的光影變化也別具風情,遙望觀音山更有框景之美的意象。
gps設定~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