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貢嶺寺是貢嘎朗吉嶺寺的簡稱,藏語是“雪山洲”的意思,海拔3335米,離縣城62公里,位於稻城縣赤土鄉仲堆村,這裡是稻城至亞丁的必經之路,進亞丁的遊客一般都會在這裡下車拜偈。
貢嘎朗吉嶺寺為全縣最大黃教寺院,理塘長青科爾寺屬寺。因念青貢嘎曰松貢神山得名。貢嘎郎吉嶺寺建築宏偉,壁畫精美。寺中存有五世達賴所贈彌勒銅像一尊,為珍貴文物。因為這裡是全縣最大的佛教寺院,應該表示出最大的尊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敬獻一條哈達,以乞求佛祖的保佑。
貢嶺寺原是個很小的苯教寺廟,苯教是在佛教傳入藏區之前藏族的原始宗教。西元八世紀佛教從尼泊爾、印度傳入喇嘛教,喇嘛教大至分為紅教(寧瑪派)、花教(薩迦派)、白教(噶舉派)、黃教(格魯派)四個教派,各有其教義思想,習學方法和修持重點,現由格魯派即黃教執掌藏區的政教大權。當年在稻城地區最先盛行的是白教,貢嶺寺因受白教影響較深,成為白教所管轄的寺廟。後來因黃教教規嚴謹,深得人心,逐漸取得統治地位,許多寺廟成為它的統治範圍,貢嶺寺也就開始改信黃教。這座寺廟是當時稻城最大的寺廟,在解放前僧侶達到
600 餘人,占地 500 多畝,所管轄也非常遼闊,包括在貢嶺的四個鄉和東義區的三個鄉,還有三座神山腳下的沖古寺。
在“文革”期間,貢嶺寺受到了衝擊,千年古寺被徹底破壞,在 1984 年才開始修復,但真正修復還是在 1986
年以後,也就是十世班禪大師親臨貢嶺寺座床講經,在此寺進行了三天的佛事活動,並且在此寺留下了經書、唐卡等,在僧眾兩界中打下了修復寺廟的堅實基礎,民間的捐贈和財政的撥款使這座古寺得以修復並對外開放。
本文抄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