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

首頁

蘇澳冷泉 龍德工業區 寒溪部落 聖嘉民啟智中心 冬山河 冬山火車站 播放圖片 Google+ 攝影粉絲團

宜蘭縣的白米社區,其實並不產白米,其名之來由是從高山眺望時,山谷中的溪流蜿蜒,溪谷中露石白靄,像是一粒粒白米,便取名叫白米溪,又因此地區三面環山,像是一座甕,故稱為白米甕,因而得名。白米社區過去這裡曾是台灣落塵量最高的地區,經過多年來的工業開發,搞的整個社區烏煙瘴氣,這裡的居民能搬就搬,能走就走,至1993年,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抬頭,開始要求改變生活環境,湊巧踫上政府大力推行並資助社區,總體營造起步計劃在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動下,白米木屐村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觀光景點,免門票 索號碼牌木屐博物館不需門票即可進館參觀,透過預約制度,使參觀人數流量受控管,提供良好解說及力求使參觀人流均衡,讓民眾可以認識木屐文化。自2009年開始自然顏色粉絲團,燒糾花東或宜蘭拍拍樂,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蘊涵人文風采,這裡的彩繪木屐色彩豔麗,了解宜蘭歷史、人文、教育的最佳場所,也是大夥兒必拍木屐最贊的人文場景。2012-02-28南澳山海風光走透透 & 原住民傳統服飾外拍的愛心活動,也因宜蘭冬春之季,多雨的氣侯,故228當天早上行程做些調整,下午行程與集合時間不變。 早上晨拍取消 改成AM 10:00 在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人文拍攝,導覽人員索號碼牌10.30分上3樓看白米社區的影片介紹,接著一路參觀下來,二樓主要是看些他們的彩繪、電燒字圖,許多在從事木屐手工的老師傅,這些老師傅一絲不苟的達人技藝,再度現身操刀現場手工示範。從二樓下到到一樓,即見老師傅陳信雄工作室,純手工製作木屐的老師傅陳信雄「活招牌」靈魂人物,工作室看不到老師傅,前些年拍攝時,熱情解說木屐制作過程,拍照時配合大家的角度。不過聽說鎮館的陳信雄師傅剛過世是在社區會議上驟逝的,享壽73歲,生前對社區發展及建設非常關心,讓人充滿了鞠躬盡瘁死而後的感慨

228南澳原住民傳統服飾外拍

Copyright (c) 2012福爾摩沙•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